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坚持自主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时间:2010-09-0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从一家小型军工配套厂到世界钽铌铍冶炼和加工三强,从落后国际水平20年到研发领先三五年,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长期扎根贺兰山下,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研制了一批又一批新材料产品,谱写出一曲辉煌乐章。
千万不能小视这些新材料,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中色东方生产的钽丝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居世界第一,钽粉占30%,居世界第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说,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是中色东方抢占国际产业制高点的有力武器。
从配套小厂到世界三强
初秋的贺兰山下,树木葱绿,花草繁茂。一个花园式的院落里,坐落着几幢灰白相间的厂房,厂房里全是国际一流生产线。
“瞧,他们那时多么意气风发!”指着一张老照片,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创奇的思绪回到了45年前。1965年春,照片上的200多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技术工人来到偏僻的宁夏石嘴山,建设起一个稀有金属钽铌铍冶炼、加工厂。1966年1月,我国第一条铌生产线建成,4月,我国第一条铍生产线投产,5月,从国外引进的一条钽粉火法生产线,结束了我国不能工业化生产钽粉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有一年,企业仅从全国订货会上拿回250克钽粉订单,全厂上下都傻眼了:靠这半斤钽粉怎么养活全厂1000多人?
时任厂长的吴瑞荣先稳定人心,再寻找对策。当时,国内市场钽粉需求量不足10吨,而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却高达七八百吨。要想生存,只有一条路可走:坚持自主创新,培育企业竞争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一定要研制出我们自己的产品。”时任常务副厂长的何季麟带领课题组一下子扎进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分析探讨、深度测算、调试生产,钽粉超高比容技术过关了,钽丝连续拉拔工艺攻克了,钽铌湿法冶炼技术难题解决了……
上世纪90年代末,凭借智慧、勇气和傲骨,中色东方不仅扭转了钽铌铍冶炼和加工技术落后国际水平20年的尴尬局面,而且跻身世界三强。
进入21世纪,中色东方进入发展快车道,发展速度每两年翻一番。2000年1月20日,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2001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8亿元;2008年1月,由中国东方集团重组的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重组后,中色东方以新募集的70亿元资金作引擎,凭借10余年形成的自主研发实力厚积薄发,稳稳地占据世界稀有金属产业的前沿。 
自主创新铸就竞争力 
在中色东方的自主创新历程中,何季麟十分关键。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色东方前任董事长,是公司几十年艰苦创业的见证人,他告诉记者,“几乎所有来到中色东方的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你们靠什么拼到今天?什么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答案只有一个:自主创新。经过几十年的打拼,自主创新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铸成了我们的灵魂。”
“自主创新,一靠精神,二靠科研。”何季麟说,这是中色东方在技术落后20年的情况下敢跟国外大公司同台竞技的力量源泉。
创业是个苦活儿。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的何季麟在偏僻的土窑洞里一住就是8年,白天呼啸的狂风卷起沙粒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夜晚为防沙尘暴袭击不得不戴上口罩睡觉。创新更为艰难。上世纪90年代,何季麟带着课题组在陌生的欧美公司间奔走,他们把开支压到最低限度,吃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住高速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心里只存一个念头:千方百计把公司的产品带到国际市场。
何季麟清晰地记得,1992年,他们去世界第一大钽电容器制造商推介中色东方的产品,对方不相信一个不知名的中国小厂能生产出高科技产品。何季麟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讲解,一个半小时的“考试”结束后,对方对中色东方的技术、工艺、检测水平及严谨的科学精神佩服有加,至今这家公司还是他们最稳定的大客户。
“如果说我们最大的财富是精神的话,那么最厚重的家底儿就是科技研发了。”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教授级工程师的施文峰这样评价中色东方的发展。几十年来,中色东方始终把人才当作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努力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在生活艰苦的西北地区形成了颇具吸引力的人才“洼地”。首先,十分重视培养人才。中色东方每年都选派1名至2名高端人才到国外进行学术进修,每年选派3名至5名技术人员到国外短期培训,每年选派6名至10名优秀人员至国内名校学习。其次,注重为科技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公司每年都从销售额中提取3%至5%,作为近百项科研课题研发经费,科研课题由科研一线、生产一线和有突出贡献的研发人员参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则优先晋升职位。第三,关心科研人员生活。他们为科技人员盖了十几栋工程师楼,为新进的大学生建单身公寓,还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重奖。
艰苦创业精神加上鼓励创新的土壤,在世界钽铌铍行业造就了“中国队”。目前中色东方已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队伍结构,拥有188名高级工程师,320名工程师。在5000多名员工中,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为40%。
创新已成为基因,融入了企业血液。如今,中色东方90%以上的产品都源于自主研发,并拥有70多项专利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另有5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靠新材料固本强基
“2001年国际电子产品市场波动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导致公司效益大幅下滑。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中色东方总经理钟景明说,对原材料和产品均受制于人的企业来讲,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靠新材料产业固本强基。”中色东方开始谋划全新的发展战略:以“围绕钽铌铍做精,围绕相关产业做大,围绕科研和人才实力做强”的原则,力争利用5年时间实现“资产过百亿元、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目标。他们的七大项目集群都锁定在新材料产业,从2008年开始,中色东方陆续建成投产干法氟化铝项目、3万吨刃料研磨材料项目、1.6万吨强度微合金钢炉料项目、3000吨氢氧化亚镍项目、10亿支钽(铝)电容器项目、9200吨铍青铜及铜材项目、3000吨钛深加工材料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产出将达60亿元,2014年将达到100亿元。 
稳居钽铌铍世界三强的前提下,中色东方在新材料领域能否再领风骚?钟景明充满自信地说:“自主研发的科技实力是我们在新材料产业打拼的王牌,我们需要做的是紧盯国际先进水平。”他透露,今年上半年,中色东方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0%,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底,中色东方有望进入铍铜产业世界三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4 16:34:49